近期电影市场最受关注的新片莫过于《金刚川》了,目前电影成功破亿,截止到24日下午3点累积票房破1.6亿,预测票房16亿,特别的题材、不一样的叙事方式、两极化明显的口碑和难以捉摸的票房走势都是很值得讨论的话题,目前大众讨论的层面大多集中在影片本身,这里却想聊聊幕后。
如果愿意了解一下《金刚川》的观影反馈,会发现好评和差评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“赶工”,这个词是一个中性词,两边的用法大概是这样的:
差评方观点——为了赶工把《金刚川》拍成这样!
好评方观点——赶工还能把《金刚川》拍成这样?
不管你站哪一边,都不得不承认,《金刚川》整个完成时间实在是太紧了,当时消息一出就有网友调侃:拍之前是管虎、路阳和郭帆,拍之后是三个管虎(重点在发型)。
根据各方信息推断,《金刚川》拍的确实令人头秃,电影应该7月立项、8月杀青、9月后期、10月上映,管虎、路阳和郭帆三个导演两地忙,一边在辽宁丹东等地搭实景拍摄地面场景,一边在北京大棚里特效拍摄空军场景。
管虎和路阳这一摊子拍摄时一点也不顺利,剧组正赶上汛期,制片人梁静就透露,为了保住场景他们一直在修桥,所以看到有观众吐槽整部电影一直在循环修桥的过程时候,倒也是证明了这电影表达也是很明确了,人家也早就说了:戏里戏外目标一致,都是要努力守住这座桥。
不过看到有人遗憾电影里工兵修桥场景展现不够多的时候,也是很有同感的,这个就是真正条件受限了,拍摄期间又是台风又是暴雨,为了节省现场拍摄时间,都得在酒店内先排练,想要拍摄完整的修桥场景,也只能想想,时间等不起。
就是因为拍摄时间如此紧,一开始对于《金刚川》的质量大家其实没有那么看好,没想到临上映提前看片时口碑爆了,看了一圈这锅好像得郭帆背(开玩笑!)。
《金刚川》的初期好评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专业影评人,而是军事博主,有几个都是百万粉丝的大号,对争议较大第二段落的对手(美军)视角,他们的感受和一般观众完全不一样。
《金刚川》票房破亿口碑却有些不稳之后,他们依旧站出来为电影说话,提到了很关键的一点:电影工业能力,这让他们对未来的战争片有了一定信心。
电影也许不够完美,但不能因此否认《金刚川》整个团队的制作能力,就像网友说的,十几年前中国这种水平的制作还要严重依赖海外团队,今天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各个影视团队通力协作就能行了。
从这个角度看,《金刚川》不是顶峰而是开始,9月的时候就有业内发博感慨,透露《金刚川》后期只做了一个月,是狼一样的团队,并向他们致敬,网友也爆料说加上拍摄期间做的特效,《金刚川》也仅仅只花了两个月而已。
这时候联想到《流浪地球》里郭帆的“慢工出细活”,《金刚川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磨砺和考验了,当然最后也要感谢一下“后期民工”们,就冲这3个月的制作时间,也应该看完电影最后演职员表再离场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