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播数日,潘粤明主演的《鬼吹灯之龙岭迷窟》豆瓣评分略有下降,目前停留在8.2分。转头回顾管虎和费振翔联合制作的“鬼吹灯”系列,从2017年的《黄皮子坟》到2019年的《怒晴湘西》,再到这部《龙岭迷窟》,评分以5.2、7.1、8.2的排列呈现出阶梯上升模式。
一句话,越来越好!
而且,《龙岭迷窟》不仅在管虎、费振翔的“鬼吹灯”系列中评分最高,还赢了之前孔笙执导的《精绝古城》,暂列“鬼吹灯”系列榜首。
虽然这3部“鬼吹灯”评价不一,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——画面和色彩方面赢了多数国产剧。
简单来说,“滤镜”好看。
青春爱情剧、古装言情剧是国产剧的“滤镜重灾区”,为了营造浪漫、唯美的气氛,主创们不惜将高光、柔光、美颜、磨皮层层叠加。在滤镜加持下,演员们无一不是肤若凝脂、零毛孔,美得几无瑕疵可寻,也假得不若真人。
若是碰上个“美颜强迫症”主创,滤镜更是开到五官模糊,人物失真到仿佛手绘动画。
影视作品的这种虚假美感,与网络“照骗”风潮,可谓是一对孪生姐妹花。
而管虎和费振翔的3部“鬼吹灯”,在滤镜运用上与多数国产剧大不相同。他们并不是不加柔光,而是根据场景、情节需要调整,让画面好看却又不失真。
《黄皮子坟》是青春与怀旧,《怒晴湘西》是成人世界的欲望与争斗。前者是一种美好的暖色晕黄,可以回想,却不可以回归。后者是一种青灰色的冷,透着不可言说的悲凉与无奈。
到了《鬼吹灯之龙岭迷窟》,管虎和费振翔将滤镜玩得更“花”。
原小说中,这卷故事由迷窟、黑水城、棺材铺三个主要场景部分构成。按照剧版18集的长度和播出部分来看,恰好是6集一个段落。
但是与原小说单线式叙事不同,剧版在前六集中,不仅让胡八一、王胖子和大金牙走完了“迷窟线”,还给黑水城、棺材铺两个段落做了铺垫。
于是,Shirley杨、孙教授、陈瞎子等人都提前出了场。
开篇第一场“打旱魃求雨”的戏,滤镜是一种诡异的蓝灰色调。在嘈杂的人声、晃动的人影中,一个人的背影特写成了画面中心点。
他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,观众跟着他接近挖坟出棺的主场景。
荒野、夜晚、孤坟、女尸、一张张布满怖色的粗糙脸庞、突然从棺中跳出的绿色不明生物……每一点、每一幕,与蓝灰色的滤镜结合后,充分诠释着惊悚、恐怖。
除了与场景结合营造氛围外,这种暗黑、阴冷的色调,又揭示着人心因为欲望而诞生的丑恶,就像那个绿色的怪物,明明来自于人,却早没了人的模样。
随后场景一转,到了北京的潘家园。
这时候,滤镜又变成了柔光加持的明媚阳光,整幅画面都透着一种懒洋洋的闲适与美好。在这里,王胖子的贪心小伎俩成了谐趣,胡八一的无所事事也成了猫一般的慵懒,不讨厌,只讨喜。
夹着包的李春来出现时,又将前一幕的灰暗阴郁带了过来,与明媚碰撞冲突,于情节未展开前,便给予了观众某种暗示。
三个人吃涮羊肉的一幕里,阳光自窗外倾斜着透入室内,洒落在几个人的身上,照出满屋的温暖、安适。
但看过后续剧情就会知道,胡八一、王胖子不过是从商人角度出发,想要收几个好物件。纵使这过程中有贪便宜心理,也不过是商人本色。
而那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憨厚乡民李春来,却运转着一场骗局……
除了用色彩与情节相合、预示外,《龙岭迷窟》的光影运用、画面质感也十分出彩。
这一点,与管虎的电影导演身份密不可分。
陈瞎子给三个人算命一场戏中,背景、人物、光线多重结合营造的层次感,让画面出彩的同时,也在尽心尽职为剧情服务。
左侧照过来的光线,在“陈瞎子”的右侧落成了阴影,让他的脸处于半明半暗之间,结合他神秘的出场,突出了他身份的莫测感。
结合剧情,又迎合了胡八一等人的心理活动:这个“老瞎子”到底是友是敌?
对于荧幕外了解陈瞎子身份的观众来说,则又是另一重效果:跟原著对比,剧版会有什么改动?胡八一他们会遇到哪些跟书中不一样的危险?
戏里戏外,两重效果都达到了。
一部影视作品中,音乐、色彩、光影都是围绕着故事和人物进行的,它们的作用是带观众入戏,给故事增加吸引力和可信度。
《龙岭迷窟》的画面滤镜,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。它依次呈现出的真实感、氛围感、质感,让观众首先不会因人物的失真而出戏,继而在氛围中进一步入戏,最后才是“好看”。
按照顺序来说,与那些“十级滤镜”类国产剧恰好是反向行之。
美有很多种,自然、真实的视觉效果远比修饰、伪造出来的美更加高级。只凭这一点,《鬼吹灯之龙岭迷窟》就值得一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