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降魔的2.0》让我看见了港剧未来的期待与信心

时间:2020-05-06       来源: 娱乐之窗

  这位的士阿哥,等你好久了,2017年让港剧迷大呼过瘾的TVB剧。

  一回归,豆瓣8.9。

  够港味,也够刺激。

  识货的,跟我一起喊出那好恐怖的几个字——《降魔的2.0》。

  对,又见马国明。

  说实话,上一次,我差一点就错过了它。

  一部不声不响的台庆剧,卡司不强,投资不大,集数不长,结果,一不小心,飙到当年本港谷歌热门搜寻关键字排名第一,那一年在内地热播的《使徒行者2》,仅排第六。

  主演马国明,成为当年视帝热门,虽然最后输给了年轻的王浩信,但事业从此回暖,就连女主黄智雯,也一举翻身。

  你可能会问,这么厉害的剧,三年才出续集?主创这三年干嘛去了?

  答:TVB最会拍奇幻世情的监制方骏钊+TVB最会写恐怖人情的罗佩清,《降魔的》之后的作品,你们都熟——《金宵大厦》。

  再问:《金宵大厦》说好的续集还不拍,主创在忙什么?答:《降魔的2.0》。

  说白了,当下港剧最强的奇幻剧创作力量,不在这栋大厦,就在这台的士里。

  如果说,《金宵大厦》里,罗编幻化出了一部奇幻潮般的都市传说。

  那么在《降魔的》里,装载的乘客则是港剧最奇幻的人间真情。

  再告诉你一句,从一开始,《降魔的》的计划,就是三部曲,所有这一次是原班人马完整回归,不但马国明、黄智雯、胡鸿钧、刘佩玥、谢雪心等人都没有改变,还有女神谭凯琪和邓佩仪。

  而且一回归,就是那股扑面而来的港味。

  有奇幻,有奇情,见人心。

  这,才是港剧该有的样子。

  谁还记得“降魔的1.0”?

  《降魔的》,第三个字念di,轻声,翻译过来就是降魔出租车的意思。

  很明显,一部奇幻剧。

  第一部,爆了。第二部,又想搞什么?

  如果说,《降魔的》的关键词是忠诚:一部真正尊重TVB迷,更尊重观众的类型产品。

  那《降魔的2.0》的关键词,可能。

  重塑,繁衍,进化,成就一整个“降魔的宇宙”的可能。

  成就一个漂亮的IP宇宙,三点必不可缺:制作、故事、情怀。

  一个词概括,类型化。

  这部《降魔的2.0》。正代表着TVB剧类型化的狂奔。

  先说上一部,凭什么爆?一句话:一部真正从港剧传统血肉里长出来的作品。

  男主小马,出租车司机一枚。看什么?

  一个出租车司机带出的,杂糅着坊间传奇、怪俗、杂谈的冒险故事。

  一个字,奇。

  但,不是虚无缥缈,而是脚踏实地。

  一个司机大哥的金宵怪潭,便是它奇之所在。

  和大多的哥一样,他每晚都会载着不同的乘客,去不同的地方。

  也就是传说中,最常跑夜路的那种人……

  可小马偏偏是个无神论者,始终不信邪。

  结果,被匪徒劫车。

  而且定睛一看,匪徒还不是人类。

  然而匪徒竟然撞车,而人小马因为头顶光环,竟然啥事儿都没。

  就在此时,小马家里来了个泥人儿。

  就是正义精灵石敢当,由此开启了第一部小马降魔之旅。

  发现没,里里外外,充满恐怖港片港剧的精髓。

  看过的,肯定不会忘记第一部大结局,石敢当为了小马耗尽灵力,小马来到十字路口大喊石敢当,可惜石敢当最终没有出现。

  当马季回到的士内,坐在的士后座,和石敢当一模一样的儿时玩伴豪仔说:“小马,你不认得我了?”马季转身,豪仔消失。

  第一部大结局,一段意料之外的转折已经注定了它的反转。

  虚实结合,层层递进,《降魔的》就是这样骗你走进了港产奇幻的冒险世界。

  欲罢不能?

  等了三年,续集再现。

  一回归就开车,这果然是近年最刺激的港剧

  无需再赘述玄而又玄的奇幻感。

  用料扎实,引人入胜,在《降魔的》达到一部好剧的基本要求之后。

  《金宵大厦》主创,亮出更大的野心。

  第二部一开场,第一幕就让胡鸿钧的新角色—莫伟豪粉墨登场,不到半集,主要角色一一归位。活着的,继续,死去的,换个身份继续开工。

  走的,依然是玩梗的喜剧路线。

  已经成为降魔师的小马,碰到鬼夫妻打情骂俏,结果被抄牌罚款,别人降魔他也降魔,就他降得穷困潦倒哈哈哈哈,算是延续了小市民小马一如既往的“时运低”。

  第一印象,不正是扑面而来的浓郁港风。

  正宗港剧你懂的,搞完笑,接着就是搞事情。

  三名精神失常的中学生在急诊室捣乱,并意图袭击医生庄芷若,小马联想到儿时好友莫伟豪。

  另一边,被同学欺负淹死在了水中的怨灵找同学报仇,又再牵出莫伟豪。

  当小马试图解除灵体怨念,伟豪出现阻挠。小马逼不得已与伟豪正面对决。

  这些形形色色,过去曾让我们拍案击掌的人物集体出现,你很难不激动。

  激动既在于“好久不见”。

  更在于,它继承了港产正宗的恐怖奇幻传奇。

  老实港,随着第二部成本增加,画面、特效都有进步,但,正如监制自己说的——“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好莱坞特效,相对于市场上同类剧集,我们在制作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只能一步步来。”

  那为什么一上来就好评如潮?因为降魔的2.0的野心,依然是对上一次的全面升级。

  “上一部被诟病前半部分较拖沓,这一次我们很快进入正题”。第一集,就给你看降魔大戏。

  还有,正与邪的摇摆,人与魔的暧昧……

  又像是无间地狱的无限轮回。

  再追下去会发现,它就像是所有港产恐怖片的集大成。

  第一集,一个有悬念,有反转,也有反转再反转的故事已勾勒成型。

  这就是港味的根本。

  一股宁滥勿缺的戏剧张力。真正的传统港剧,不论好还是坏,它的第一考虑始终是:

  不能闷。

  但如果说,《降魔的》的精彩,仅仅来自于剧情节奏足够紧密。我又不同意。

  的确,它有着港剧传统的强冲突、快节奏。

  一个接一个事件,一个又一个角色。

  火爆的场面,层层深入的人魔对决。

  逼着你上钩。

  但真正最打动人心的,还是——港剧的人味儿。

  奇幻背后见人情,谁敢说这样的TVB过时?

  《降魔的》第一部,凭什么迅速在本港蹿红?

  除了魔幻题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另一个关键是,对的士司机群体的描述——够入骨。

  第二部一上来,主演马国明还是一位的士司机,依旧是拖拖拉拉、懒懒散散,整个人的形象还是十分市井化,与第一部中的角色好像没有太大分别。

  而且作为一位大龄未婚青年,还依旧——咸湿。

  一上来,就抱怨上一部没投胎陪着他的刘佩玥的角色,干扰他的电脑。

  对方碰到电脑时,终于知道了小马在看什么羞羞小电影。

  说起来,这也是港剧传统,昔日有《男亲女爱》中黄子华爱看苑琼丹子,如今有马国明爱上刘佩玥子,哈哈哈哈,无线浪子果然代代相传。

  你看,这到底算个什么男主角,没钱没高科技,石敢当走后,连导师都没有,完全靠自学成才,说是降魔,其实经常被妖魔鬼怪折腾,还爱看小片片。

  但就是这个接地气到底的角色,被马国明找到了最准确的,也最恰当的荧幕形象——小马的帅,是最草根的帅气。

  平时昏昏噩噩,危机时刻头一抬就是一个办法,头一低就是一个主意。

  与上一季不同的是,这季的小马很明显要夹在庄芷若(黄智雯饰)、贝贝娜(刘佩玥饰)——

  以及阿花(谭凯琪饰)之间。

  这样的草根情圣,换成别人,很容易演得浮夸、造作。

  马国明妙就妙在,他的气质容得下小马的咸湿、钝感与聪明。

  一收一放之间种种细节,拧成了小马经历过人间颠簸,却又一腔热血的韧性。

  再看其他人物——胡鸿钧在第一部饰演的石敢当,这回身份是豪仔,性格变得深沉,接近小马明显别有用心。

  “啤啤”刘佩玥仍是小马的追随者,默默守护着他。

  蒋志光在第一部一人分饰四角,都是他在TVB曾演过的角色,“有为”在第一部已死,这次他以伪科学家“艾铁文”的身份回归,仍是全剧最大笑点……

  可以说,前作中不少身亡的角色,因为深受剧迷喜爱,都被编剧捞回来,安排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回归,与小马发生新的故事。

  而最让人感动的依然是亲情伦理。

  谢雪心与马国明、胡鸿钧之间的母子情,着墨明显会最多,豪仔回归了,他的身份立场与小马对立,作为母亲的谢雪心,一边是亲生子,一边是养子,她更心疼哪一方?两兄弟最终谁生谁死?

  而一个奇幻故事,能打动这么多观众,共通的东西,终究是小人物的善良与市井,写实与温情。

  这一部,真正的反派是谁?

  豪仔?

  未必。真正的反派是现实世界。

  就说第一集找小伙伴报仇的怨灵,那些恨,才是他变怨灵真正的原因。

  人鬼无分,人比鬼狠。

  那,小马应该帮人或帮鬼?

  在这些《降魔的》的故事里,确实有灵体。

  但「比鬼神更可怕的人心」。

  人的所作所为,来得更为细思极恐。

  怨气的可怕,不过是人性自私的自我投射。

  这就是《降魔的》系列的特点——

  细腻日常的叙事看似平静,但就像一根细细的针。

  它无知觉地扎进现实肌理,所以这些故事的喜感与痛感,才更深入骨髓。

  小小的士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,接载各式各样的乘客,虽然萍水相逢,但短短一程路的闲聊,总会道出背后一些恐怖或感人故事,看见人或者不是人,终究不过是人间的生活百态。

  真正的TVB奇幻剧,那些感人的故事和扎实的演技,才是我们最熟悉的港剧味道。

  TVB降魔宇宙,第一个能打的来了

  《降魔的》的成功,其实是个意外。

  第一季写于编剧罗佩清父母去世不久,满载对父母的思念,编剧写下了降魔的的故事,写神魔世界,其实都是在写人间亲情。

  从一开始,主创就只想做一部低成本、轻松惹笑的剧集,没太大寄望,没预料到它会那么受欢迎。但回头想想,真的意外吗?

  我倒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。

  天时:《降魔的》系列刚好遇到了tvb的转型期,年近花甲的tvb不再是当年叱诧亚洲的电视霸主,而是在欧美日韩以及大陆剧的夹击之下艰难求生。从《降魔的》到《金宵大厦》,不正是tvb自我创新,自我求存突围?

  地利:该系列独特的贴地气视角呈现浓郁的地域特色,是其他欧美日韩剧集难以替代的。

  最后,人和:不啰唆,不狗血,没废戏,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TVB剧?

  到了第二部成本增加,画面、特效都有进步,但剧集的根,依然是草根人物,主题也很TVB:“一家人齐齐整整、过着平凡的生活,是最幸福的事情”。

  甚至马国明受访时的话,都那么TVB:“收视率并不重要,我更重视口碑,宁愿观众喜欢剧本和演员表现。观众觉得好看才重要!”

  坦白讲,《金宵》大厦之前,我并没有看过罗编任何作品。

  但我愿意给予她最猛烈的掌声。

  最起码,这些本港创作人不是自以为是地否定经典TVB。

  而是努力在态度上向经典靠近。

  马国明说过,“《降魔的》其实是一部试验性质的电视剧,这次算作成功了,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加大胆和创新戏路的电视剧,有点特别的电视剧,大家可以放胆去做,题材不用太保守,希望将来公司有多点创新的剧集,观众又会喜欢看TVB的剧集了。”

  说的当然有道理,《降魔的》系列的,当然代表着TVB拓宽类型化的可能——

  但又不全对。

  《降魔的》,真的完全是创新?

  说句实在的,接地气恐怖,并非《降魔的》独创,而是港片独创。

  恐怖冒险的胶囊之下,包裹的,是一次对东方人情的回归。

  妖魔鬼怪的故事,说到底,都是人的故事。

  曾几何时,这样的港片杰作,层出不穷,因为我们脚下,就是一片孕育此类题材的沃土。只是曾经繁华似锦,如今却萧条破败,让人唏嘘。

  有多少故事被埋葬,我们不得而知。

  但这恰恰是我说《降魔的》系列是真港剧的原因。

  好的港剧,一是好看,二是永远望着这片人间。

曾经的TVB视帝林保怡,这么说过——

  港剧就是TVB的剧,是有很多经典的作品,我也很幸运在里面有角色演出。你问我有没有怀念,其实我没有怀念的,我一直是向前看,因为未来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概念、新的手法、新的演出去表达每一个不同的故事,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。

  但,港剧真的只有像《叹息桥》那样斩断过往血脉才能活?我反倒认为,真港剧,不缺受众。

  港剧可以有各种大胆的实验。

  但所有的实验,应该建立在融汇过往的基础上,而这部《降魔的2.0》,和它身后的创作者,让我看见了港剧未来的期待与信心。

  起码,还有人愿意耕耘这片土地。

  当方骏钊遇到了罗佩清,从17年的《降魔的》和18年的《金霄大厦》都向观众交出了高分试卷。这次的《降魔的2.0》看来依然不会让观众失望。

 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,有人的地方,就永远会有传说。讲述这些传说的港剧,怎么会过时?